近几十年来,气候灾害扰乱了粮食生产,并造成了产量损失。这些灾难已经威胁到地方和全球范围的粮食安全。定量确定气候灾害对作物产量和产量的影响,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和制定应对气候灾害的有效措施。
过去,作物模型和统计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中,可以很好地区分气候变化对不同作物产量和产量的影响。但是,这两个模型都广泛使用气候指数(例如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来识别农作物产量与气候灾害之间的关系,极端天气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和产量的影响无法完全分开。
考虑到作物模型或统计模型的局限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石文教教授团队定义了实际发生的复合序列(AS)和对照复合序列(CS),并定量分离利用叠加时代分析(SEA)方法,中国和主要粮食产区(MGPA)在1982年至2012年期间因旱灾和洪水而造成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损失,它适合分析干旱和洪水等气候灾害造成的农作物产量和产量损失。
研究表明,在1982年至2012年之间,主要农作物被发现有各种干旱和洪灾响应。具体而言,整个中国以及三个MGPA的回应都各不相同。
洪水灾害使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产量下降了4.4-6.8%,而干旱灾害的影响是巨大而广泛的,主要农作物的产量损失为4.5-11.6%,尤其是玉米和大豆,其产量和产量下降7.8-11.6%。小麦产量受干旱和洪水影响,分别大幅下降5.8%和6.1%。
此外,水稻的产量和产量对干旱和洪水都很敏感,减产幅度为4.5–6.3%。在三个MGPA中,在中国东北(NEC)和黄淮海平原(HHH)种植的农作物对干旱更敏感。长江中下游的洪水严重影响了仅早稻的产量和产量。
他们开发了直接确定不同地区农作物产量和产量对气候灾害的反应的新方法,并希望为将来的农业解决气候 灾害提供科学支持。